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為整合旅游資源,面向全球舉辦了“點亮宣恩全球共創” ——宣恩縣旅游形象Logo及旅游宣傳標語征集大賽。 該活動共征集旅游形象Logo及旅游宣傳標語兩萬余條,應征作品覆蓋全國20余個省份。在經歷初審、網絡投票及專家評審后,共評選出旅游形象Logo12幅、旅游宣傳標語14條。新銳公司設計師夏玉枝創意的浪漫宣恩旅游形象LOGO脫穎而出,力拔頭籌,成為宣恩旅游的形象標志。 宣恩,乾隆元年(1736年)建縣,意為“傳布恩德”。今宣恩縣水田壩遺存有施南土司“皇城”遺址。 宣恩縣地處湘鄂西邊陲,地勢上,一是云貴高原東北延伸,二是武陵山余脈。顯著特點:東南部、中部和西北邊緣,橫旦著幾條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嶺,形成許多臺地、崗地、小型盆地、平壩、橫狀坡地和山谷、峽等地貌。武陵山脈橫亙延伸,形成羊頭山-椿木營高原-沿湘鄂邊界自西向東凸起,將全境分成南北兩部。境內河網密布,縱橫交錯,以中部的龍崩山為分山嶺,形成相對獨立的南北兩大水系,北部貢水流歸清江,南部酉水流進沅江,匯入洞庭湖。 貢酉二水在湘鄂西的崇山峻嶺中為世人托出一塊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夢幻美景,淳樸自然的原生態風光。和可以深度體驗鄂西土、苗、侗族生活的醉人場景。貢水穿宣恩縣城而過,其所域囊括鄂西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土家山寨、百里侗鄉、土司皇城等。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里的河流,便是歷史上知名的酉水,酉水河,沈從文時代的白河,宣恩是其發源地。酉水河,是土家族的母親河,沿岸都是土家人的聚居地,是土家族的搖籃。







|